在上一堂课中,小财同学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了政府采购的程序、预选采购的方式、采购条例及实施细则对采购合同及合同备案的相关规定等内容,本堂课我们继续学习政府采购条例的相关小知识。
问题一:采购条例对合同履行期限有何规定?
答:采购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长期货物政府采购合同履行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二十四个月,长期服务政府采购合同履行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三十六个月;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主管部门批准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对优质长期服务政府采购合同供应商实行合同续期奖励机制。
实施细则第五十九条规定:优质服务合同是指在服务类政府采购合同中履约评价等级为优秀的合同。
优质服务合同续期的,由采购人在原合同到期日前六个月内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对续期项目进行履约评价,重大采购项目应邀请第三评审方进行履约评价并由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出具履约评价报告报主管部门,主管部门根据履约评价报告作出合同是否续期的决定。主管部门决定续期的,应当在作出决定前将履约评价和续期合同的情况予以公示。
优质服务合同可续期二十四个月,续期最多不超过两次。续期的合同实质性内容不得改变。
问题二:哪些采购事项应当经主管部门批准?
答:采购条例第四十八条规定:下列政府采购事项应当经主管部门批准:
(一)应当公开招标的采购项目以非公开招标方式采购的;
(二)应当集中采购的采购项目实行自行采购的;
(三)采购进口货物、工程或者服务的;
(四)延长长期采购合同期限的;
(五)在采购合同履行中,增加采购合同标的的;
(六)延长采购中止时间的;
(七)终止采购的;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
问题三:采购人在政府采购过程中违规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答:采购条例第五十四条规定:采购人及其工作人员在政府采购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单位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主管部门或者有关机关依法处分并予以通报;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规避集中采购或者公开招标的;
(二)超标准采购或者在政府采购计划以外实施采购的;
(三)未经批准采购进口货物、工程或者服务的;
(四)在采购活动中应当回避而未回避的;
(五)未按本条例规定确定、确认中标或者成交供应商的;
(六)在履行政府采购合同时未经批准增加采购合同标的的;
(七)与其他采购参加人串通,内定中标或者成交供应商的;
(八)未按本条例规定组织采购项目验收、签订或者履行采购合同的;
(九)索取、收受贿赂或者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十)阻碍、抗拒主管部门监督检查的;
(十一)其他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
有前款第六项行为的,增加部分的采购无效。